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今天,机器人、无人工厂、智能驾驶、大数据等热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。但实际上,这些智能化工具都需要一个平台,这样他们才能交互信息。打个比方来说,你买了一部智能手表,但没有设置和手机连接,那它的功能就要闲置了。智能制造也是如此,如果仅仅狂造机器人、AGV等设备,没有一层人机料法环的交互,那么我们仅能称之为自动化,而不能是智能化。这两者之间隔着是否拥有精益理念或者最优原则的鸿沟。
那么智能工厂的平台是什么呢?我认为是数字化管理工具,其中包括数字化平台、数字化硬件以及数字化仿真。对于智能手表来说,平台就好比是手机、硬件就是手表本身、而纸质或电子操作说明就抽象为仿真了。由此可见,数字化工厂仿真对于智能工厂而言,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在以前的文章中论述过数字化仿真开展的层次,在这里就不再赘述。说白了它就是操作说明,指导你如何去实施智能工厂以及有新思路时候的验证。而各大主机厂的误读,使Plant Simulation 或者Flexsim等仿真软件有一种神话在里面掺杂,仿佛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绕他们开展。当然,几年过去了,效果或许甚微。
其实,业务层才是最重要的。开展仿真项目或工作前,一定要明确仿真的目标。比如,打造一个可通用的3D虚拟平台验证参数,或实现生产计划先后顺序的验证和优化、再或者为了降低库存等,带着这个目标,定期的复盘而又不偏离目标,那么数字化仿真就与成功相距不太远了。所以,我总结为一定要弄清楚两件事——“实施目的”与“不忘初心”,这也是数字化仿真致胜的两大法宝。
在人工智能这条曲折漫长的路上,一定要带着实施目的去探索未知世界,通过定期反思与团队复盘,确认和目标到底相距多远,这样才能在这股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。